配电技术
1、广东:肇庆电厂二期全面建成投产
3月27日,国家能源集团广东肇庆电厂二期燃气项目四套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继3月20日三套机组建成投产后。圆满实现一周“双投”目标,标志着国家能源集团2025年首个火电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广东肇庆电厂二期燃气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和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2×500兆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采用“一拖一”分轴布置方式,每套机组由1台燃气发电机组、1台汽轮发电机组、1台余热锅炉及配套系统组成。
2、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启动全面建设
3月26日,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启动全面建设。作为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该抽蓄电站启动全面开工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是三峡集团在河南省投资的首个抽水蓄能项目,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5.59亿千瓦时,主要承担河南电网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降低煤耗约4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5.6万吨,对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项目建设将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地方相关产业发展,为助力地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三峡力量。
3、甘肃:黄龙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工程开工
3月22日,甘肃黄龙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开工仪式在甘肃天水清水县举行,标志着主体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黄龙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的实施项目,也是甘肃省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程。其两座挡水坝均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坝顶高程1899米、宽10米,北峪沟坝顶长450米、最大坝高102米,两流水沟坝顶长398米、最大坝高114米。建成后,可增强甘肃电网调峰能力,提高甘肃电网安全稳定性,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都具有重大意义。
4、广西:钦州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开工
3月23日,广西钦州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开工。该电站位于平陆运河经济带(灵山段),总规模120万千瓦,安装4台机组进行抽水及发电,总投资近79亿元,将建设总库容超2400万立方米的上下两个水库,预计2029年建成投产。
5、百色:田东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开工
3月25日,中广核百色田东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通风兼安全洞开工建设,标志着该项目筹建工程正式启动,为后续主体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该项目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也是中国广核集团首个自主投资开发建设的百万千瓦级抽水蓄能电站。
该项目位于百色市田东县林逢镇,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机,规划建设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及地下厂房。
6、扎青直流今年输送电量超100亿千瓦时
截至3月24日,±800千伏扎鲁特—青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今年累计输送电量超100亿千瓦时,达到101.0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49.14%。
扎青直流是东北地区首条特高压输电工程,起于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换流站,止于山东潍坊市青州换流站,途经内蒙古、河北、天津、山东。自2017年12月投运以来,扎青直流累计输送电量超2300亿千瓦时,为华北地区提供电力支持和保障。
7、宁夏—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2标段全线贯通
3月21日,在麦积区利桥镇三岔村±800千伏宁夏—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2标段一基铁塔下的牵引场,现场工作负责人任宝玉向18名施工人员讲解当天现场作业的风险点及安全预控措施,确保该标段最后一段导地线展放顺利完成。
“宁电入湘”工程途经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我国首条以开发沙漠光伏大基地、输送新能源电量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既能保障湖南中长期电力供需平衡,也将带动宁夏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该工程甘2标段由辽宁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线路全长89.33千米,新建铁塔167基。
8、内蒙古:特高压直流电网外送电量突破六千亿度
截至3月23日,内蒙古通过特高压直流电网累计外送电量突破6000亿度,达6052.7亿度。其中,外送新能源电量达787.5亿度。
据悉,近年来,内蒙古通过特高压电网全面开展电力外送,特高压电网外送电量实现连续7年增长,仅2024年一年外送电量就达1706亿度。自2017年9月以来,内蒙古依靠锡盟至泰州、扎鲁特至青州、上海庙至山东3条直流电力外送通道,将全区富集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外送至山东、江苏等省份,促进了电力工业绿色转型。
新能源
1、风光装机 超越火电
国家能源局日前公布2025年1-2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2月,全国风电+光伏装机已超越火电!
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230万千瓦。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92622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52983万千瓦,火电装机144809万千瓦。
截至2月底,风电+光伏装机合计达145604万千瓦,已超越火电装机(144809万千瓦)。
2、又一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
3月24日,在申能海南新能源陆上集控中心监控系统的显示大屏上,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一期第67台风机图标由红转绿,标志着申能海南CZ2项目一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申能海南CZ2项目是海南省首个核准、首批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批、首批获得国家正式批复开工的海上风电项目。风电场位于海南西北海域,规划总容量1200兆瓦,分两期建设,一期60万千瓦布置67台9兆瓦风电机组。
3、广西:500MW风电项目开工
3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环江驯乐风电场、环江界子良风电场二期工程开工仪式在驯乐苗族乡举行。
环江驯乐风电项目选址位于环江龙岩乡东北部山脊区域,总投资20.7亿元,规划装机容量300MW。作为2024年广西首批新能源建设重点项目,项目采用30台7.5MW与12台6.25MW机组的混装方案,创新应用山地风场专用机型,较常规机型提升发电效率15%,预计年发电量达6.3亿千瓦时。
4、全国最大单机陆上风电机组并网投运
3月26日,由中国能建山西电建承建的全国最大单机陆上风电机组赤峰克旗兴龙20万千瓦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投运。
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芝瑞镇,风电场装机容量200MW,配套升压站。
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项目团队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将原设计的24台8.35兆瓦风机优化为20台10兆瓦风机。
5、广东:354MW海上风电扩建项目完工
近日,随着南澳大唐勒门Ⅰ海上风电扩建项目最后一根风机叶片顺利吊装完成,该项目风机安装阶段正式画上圆满句号。
大唐南澳勒门Ⅰ海上风电扩建项目位于汕头市东部、南澳县南部海域的勒门列岛附近,规划装机总容量为354MW,布置26台单机容量13兆瓦和1台单机容量16兆瓦的风电机组,同时配套建设1座220kV海上升压站和陆上开关站。
6、国家电投:斩获重庆60MW“驭风”项目指标
近日,重庆汇智能源有限公司正式获得重庆市能源局批复,成功取得巫山县6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发指标。
巫山风电项目是重庆市“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重点工程之一。该项目采用分散式开发模式,覆盖巫山县3个乡镇,计划安装12台单机容量5兆瓦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60兆瓦,年发电量10476万度,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2170吨,减排二氧化碳87788吨,与巫山县政府共同探索“新能源+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模式。
7、新疆:玛纳斯县3GW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3月21日,新疆锦龙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奎屯华能公司承建的中新建电力集团天富能源玛纳斯县3GW光伏项目(一期1GW工程-中新建电力700MW)二标段完成首次并网发电。
据了解,该项目共计分为四个标段,其中二标段200MW。自2024年5月30日破土动工,仅用10个月时间,在年均太阳能辐照量5119.56兆焦/平方米上的戈壁荒滩上,成功建成占地超千亩的清洁能源矩阵。
8、3月超4GW光伏项目开工
3月以来,全国各地光伏项目开工规模已超4GW,规模最大的项目当属大基地——中绿电阜康1.3GW光伏项目、甘孜州乡城贡札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合计2.3GW。项目遍布在广东、山西、新疆等12省。
电力市场
在3月27日举行的绿色电力消费签约仪式上,广州市各绿色转型企业合计购买绿证1680余万张,成交168亿度绿电,是广州2024年全年绿电消费量的近三倍。
广州市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交易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39.7万吨、植树5.2亿棵,有助于促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并网消纳,激发社会投资新能源的积极性。
据国家能源局四川监管办公室数据,2024年四川燃煤火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达5963小时,同比增长313小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35小时,继2023年后再次位居全国第一位。
利用小时数是衡量发电设备利用率的核心指标。据了解,水电是四川的主力电源,装机容量近1亿千瓦,占比超过70%;煤电装机容量近1400万千瓦,占比不足10%。受电力供需形势和来水变化影响,近些年,四川煤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悉,四川全力推进有利于顶峰兜底电源建设运营的电价形成机制,实行火电“两部制”电价机制,建立煤电容量补偿机制,由政府直接制定容量补偿价格,为煤电机组提供容量补偿费。
3月27日,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2月份江苏电力市场经营主体目录,截至2025年2月28日,江苏电力市场经营主体共计141113家,其中发电企业1808家,售电公司228家,分布式聚合商33家,独立储能企业45家,虚拟电厂17家,电力用户138982家(一类用户41家,二类用户138941家)。
4、南方区域:2024年推动虚拟电厂、新型储能入市交易 独立储能“一体多用、分时复用”模式落地实施
2024年圆满完成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全月现货结算试运行;首次实现抽蓄自主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首次明确发电机组进入与退出商业运营与市场交易等环节的衔接机制。
全力支撑能源转型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更加提速。形成新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5方面关键指标,国内首次出台区域煤电容量考核规定,辖区新能源利用率超99.2%;推动虚拟电厂、新型储能入市交易,独立储能“一体多用、分时复用”模式落地实施;稳妥推进绿证核发全覆盖工作,促进辖区绿色能源消费。
5、浙江:提速电力市场建设 电力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超6个月
提速电力市场建设,促进浙江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出台现货市场规则,连续结算试运行超6个月。顺利开展2025年度电力中长期交易,完成交易电量1887.22亿千瓦时,交易均价较去年下降0.053元/千瓦时。深入推进数字化监管试点工作,有效提升监管能力和效率。积极推动浙江参与长三角省间互济交易,促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开展电力市场竞争秩序监管,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
6、天津:2025年“外电入津”累计成交电量49.7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76%
3月26日,天津电力交易中心组织的“2025年6-9月新疆送天津多月省间外送交易”结果正式发布,出清电量5732万千瓦时。此次省间交易实现了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也为天津度夏期间的电力保供提供强大助力。
新疆煤炭储量占全国40%以上,风电、光伏资源全国第二,具备煤电与新能源协同开发条件。为支援新疆发展,天津市政府与新疆自治区政府自2016年起逐年签订“电力援疆”合作框架协议,连续10年通过跨省跨区交易购入新疆电力。电力援疆”是落实国家关于“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实现天津能源安全与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2025年“电力援疆”已累计成交电量2.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025年“外电入津”累计成交电量49.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6%。
“百亿绿能签硕果,穗城碳路开新局”绿色电力消费签约仪式27日在广州举行。广州相关企业合计购买绿证1680余万张,绿电成交规模达168亿度,是中国内地城市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单批次绿证交易。
此次交易量是广州2024年全年绿电消费量56.6亿度的近三倍,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39.7万吨、植树5.2亿棵。此次签约也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绿色能源转型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近日,安徽省宣城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经宣城市发展改革委批复成立并投入运营,这是安徽省首家实体化运作的虚拟电厂管理机构。该中心由宣城供电公司牵头组建,与宣城市电力负荷管理中心合署办公,旨在整合宣城全市电网可调负荷资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保障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点击下方标题可跳转至五点半公众号
原创文章,作者:happyta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dianban.com/pdzx20250328.html